上當學乖 成語S

上當學乖

【典故出處】:《涇諺匯錄》:「上當學乖,言吃虧處,即是長見識處也。」 【成語意思】:吃過虧下次就不會上當 【成語注音】:ㄕㄤˋ ㄉㄤˋ ㄒㄩㄝˊ ㄍㄨㄞ 【通用拼音...
閱讀全文

一匡九合 成語Y

一匡九合

【典故出處】:《舊唐書·鄭畋傳》:「臣始仕從戎,爰承指顧,稟三令五申之戒,預一匡九合之謀。」 【成語意思】:春秋時管仲輔助齊桓公「一匡天下,九合諸侯」,建立霸業。後...
閱讀全文

半推半就 成語B

半推半就

【典故出處】:元 王實甫《西廂記》第四本第一折:「半推半就,又驚又愛,檀口搵香腮。」 【成語意思】:推:推辭;就:靠攏;接受。一面推辭;一面接受。形容表面推辭;但內...
閱讀全文

風雨晦暝 成語F

風雨晦暝

【典故出處】:唐·王度《古鏡記》:「遂起視之,則風雨晦暝,纏繞此樹,電光晃耀,忽上忽下。」 【成語意思】:謂風雨交加,天色昏暗猶如黑夜。 【成語注音】:ㄈㄥ ㄧㄩˇ...
閱讀全文

一發而不可收拾 7字成語

一發而不可收拾

【典故出處】:清·李寶嘉《官場現形記》第12回:「他們在文七爺船上做的事,及文七爺醉後之言,又全被統領聽在耳朵裡,所以又是氣,又是醋,並在一處,一發而不可收拾。」 ...
閱讀全文

高不成,低不就 6字成語

高不成,低不就

【典故出處】:宋·陳師道《宿柴城》詩:「起倒不供聊應俗,高低莫可只隨緣。」 【成語意思】:高而合意的,做不到或得不到;做得了、能得到的,又認為低而不肯做或不肯要(多...
閱讀全文

倒懸之急 成語D

倒懸之急

【典故出處】:先秦 孟軻《孟子 公孫丑上》:「當今之世,萬乘之國行仁政,民之悅之,如解倒懸也。」 【成語意思】:倒懸:頭向下、腳向上懸掛著。比喻極其艱難、危險的困境...
閱讀全文

略跡原心 成語L

略跡原心

【典故出處】:明 張煌言《答趙安撫書》:「英君察相,尚能略其跡而原其心;感其誠而哀其遇。」 【成語意思】:撇開表面的事實,而從其用心上加以原諒。 【成語注音】:ㄌㄩ...
閱讀全文

通上徹下 成語T

通上徹下

【典故出處】:宋·朱熹《朱子語類》第73卷:「天地是舉其大體而言,鬼神是舉其中運動變化者,通上徹下而言。」 【成語意思】:1謂從天到地。2從上到下。指所有的人。 【...
閱讀全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