恭恭敬敬

恭恭敬敬

【典故出處】: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驚奇》第33卷:「安住見說是丈人,恭恭敬敬唱了個喏。」 【成語意思】:對尊長貴賓謙恭而有禮貌 【成語注音】:ㄍㄨㄙ ㄍㄨㄙ ㄐㄧㄥ...
閱讀全文

三十六策,走是上計

三十六策,走是上計

【典故出處】:《南齊書·王敬則傳》:「檀公三十六策,走是上計,汝父子唯應急走耳。」 【成語意思】:指事情已經到了無可奈何的地步,沒有別的好辦法,只能出走了事 【成語...
閱讀全文

誤殺好人

誤殺好人

【成語意思】:好人:品德好、行為端的人。過失地殺掉品行好的人 【通用拼音】:wu shā hǎo ren 【使用頻率】:常用成語 【成語字數】:四字成語 【感情色彩...
閱讀全文

伏龍鳳雛

伏龍鳳雛

【典故出處】:《三國誌·蜀志·諸葛亮傳》裴松之注引《襄陽記》:「劉備訪世事於司馬德操。德操曰:『儒生俗士,豈識時務?識時務者在乎俊傑。此間自有伏龍、鳳雛。』備問為誰...
閱讀全文

輕裘緩帶

輕裘緩帶

【典故出處】:《晉書 羊祜傳》:「在軍常輕裘緩帶,身不被甲,鈴閣之下,侍衛者不過十數人。」 【成語意思】:輕暖的皮袍,寬鬆的腰帶。形容從容閒適。 【成語注音】:ㄑㄧ...
閱讀全文

鷸蚌相持,漁翁得利

鷸蚌相持,漁翁得利

【典故出處】:《戰國策 燕策二》記載:蚌張開殼曬太陽,鷸去啄它,嘴被蚌殼夾住,兩方面都不相讓。漁翁來了,把兩個都捉住了。 【成語意思】:比喻雙方爭執不下,兩敗俱傷,...
閱讀全文

不念舊惡

不念舊惡

【典故出處】:春秋 孔子《論語 公冶長》:「子曰:『伯夷、叔齊不念舊惡,怨是用希。』」 【成語意思】:念:記住;舊:過去的;惡:惡劣的行為;指怨恨;仇怨。不記住或不...
閱讀全文

兒皇帝

兒皇帝

【典故出處】:《新五代史 四夷附錄第一》:「學士以先君之命為書以賜國君,其書常曰:『報兒皇帝雲。』」 【成語意思】:五代時期石敬瑭勾結契丹建立後晉,對契丹主自稱兒皇...
閱讀全文

刻舟求劍

刻舟求劍

【典故出處】:戰國 呂不韋《呂氏春秋 察今》:「楚人有涉江者,其劍自舟中墜於水,遽契其舟曰:『是吾劍之所從墜。』舟止,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。舟已行矣,而劍不行,求劍若...
閱讀全文

道邊苦李

道邊苦李

【典故出處】:南朝 宋 劉義慶《世說新語 雅量》:「王戎七歲,嘗與諸小兒游,看道旁李樹多子折枝,諸兒競走取之,唯戎不動。人問之,答曰:『樹在道旁而多子,此必苦李。』...
閱讀全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