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R 仁義之師 【典故出處】:明·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第一一五回:「吾欲興仁義之師,伐無道之主,汝安敢逆吾意!」明·方汝浩《禪真逸史》第十九回:「君候起仁義之師,弔民伐罪,四海引領而... 2016年03月01日 閱讀 296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
14字成語 寧教我負天下人,休教天下人負我 【典故出處】:明·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第四回:「操曰:『寧教我負天下人,休教天下人負我。』」 【成語意思】:負:辜負;休:莫,不要。寧可讓我辜負一切人,不要讓任何人辜... 2016年02月29日 閱讀 211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
成語P 攀龍附驥 【典故出處】:《三國誌 吳志 吳主孫權傳》:「此言之誠,有如大江。」裴松之注引《魏略 孫權與浩周書》:「當垂宿念,為之先後,使獲攀龍附驥,永自固定。其為分惠,豈有量... 2016年02月28日 閱讀 200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
12字成語 如入鮑魚之肆,久而不聞其臭 【典故出處】:三國·魏·王肅《孔子家語·六本》:「與不善人居,如入鮑魚之肆,久而不聞其臭,亦與之化矣。」 【成語意思】:鮑魚:鹹魚;肆:店舖。如同進入鹹魚店,時間一... 2016年02月28日 閱讀 1,421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
成語L 龍戰虎爭 【典故出處】:漢·班固《答賓戲》:「分裂諸夏,龍戰虎爭。」 【成語意思】:同「龍爭虎鬥」。 【成語注音】:ㄌㄨㄙˊ ㄓㄢˋ ㄏㄨˇ ㄓㄥ 【通用拼音】:long z... 2016年02月28日 閱讀 157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
成語S 首當其衝 【典故出處】:晉 陳壽《三國誌 公孫瓚傳》裴松之注引《獻帝春秋》:「蓋聞在昔衰周之世,殭屍流血,以為不然,豈意今日身當其衝。」 【成語意思】:沖:交通要道。比喻最先... 2016年02月28日 閱讀 463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
成語B 不足與謀 【典故出處】: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項羽本紀》:「豎子不足與謀。奪項王天下者,必沛公也,吾屬今為之虜矣。」 【成語意思】:與:和。不值得和他商量。 【通用拼音】:bu... 2016年02月28日 閱讀 206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
成語G 公諸同好 【典故出處】:三國 魏 曹植《與楊德祖書》:「定仁義之度,成一家之言,雖未能藏之於名山,將以傳之於同好。」 【成語意思】:公:公開;諸:「之於」的合音;同好:愛好相... 2016年02月28日 閱讀 281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
12字成語 天有不測風雲,人有旦夕禍福 【典故出處】:元·無名氏《合同文字》第四折:「天有不測風雲,人有旦夕禍福,那廝恰才無病。怎生下在牢裡便有病?張千,你再去看來。」 【成語意思】:不測:料想不到。比喻... 2016年02月27日 閱讀 989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
成語F 飛遁鳴高 【典故出處】:三國·魏·曹植《七啟》:「飛遁離俗。」 【成語意思】:飛遁:指隱退。遠離塵俗,自鳴清高。 【通用拼音】:fēi dun ming kāo 【拼音簡寫】... 2016年02月27日 閱讀 0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